编辑制作:
  羽心叶紫
  丝雨青竹
电话:
  64032233转
  2423、2662
新闻 教育 留学 人才 网络 军事 生活 社区 图片 商店 绿网
在线调查
在当今时代,你认为哪些因素对青年人成功影响最大?
    文化素质  
    志向高远  
    人格魅力  
    社会机遇  
    创新能力  
    坚韧执着  
    协作精神  

  
频道推荐
热点文章
我国每年约有120万人通过人才市场实现就业
两年程序员就要作CEO 中国奇缺蓝领IT人才?
广州应届毕业生见面会首次引进市场机制
硅谷明星企业陨落 华裔工程师又背黑锅
入世后当务之急是开门迎“才”
旁观“找到啦”“裁员风波”
员工告赢了官司反“输”钱
裁员、并购、合作……
中国IT业记住2001悲欢年景
北京市劳动合同规定明年实施
西部开发要打开人才通道
西部开发要打开人才通道

  
  新华网南宁12月22日电(记者杨越 余斌)四川省一份《关于当前搞活人才工作的14条措施》文件的出台,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在西部以至东部省区引起了巨大反响。这项政策顺应时势,突破了传统的人事政策禁区,为西部人才开发机制创新和观念创新带来启示。

  去年4月,西部大开发决策推出不久,当许多省还在观望和酝酿之际,四川省推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后的第一个人才文件《关于当前搞活人才工作的14条措施》,并配套了《关于认真做好当前职称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操作细则。

  14条措施立足于构建科学的人才使用和人才评价机制。针对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调整政策,强化服务。特别是在职称评审制度上,突破了一些传统的人事政策禁区,在全国率先推行“六个打破”,即打破身份界限、所有制界限、地域界限、岗位界限、离退休人员界限等一系列限制;取消职称指标控制,由数量控制变成条件控制和程序控制;推行“评聘分开”,扩大了聘任范围,对高层次人才可先聘职务,先上岗,后评职称;而过去必须是干部才能评职称,现在不论身份均可公平竞争。

  文件出台在社会上引起很大震动。据四川省人事厅介绍,上海、广东、安徽、河南、河北、宁夏、甘肃等大约十几个省区先后来电来人了解情况,索要文件,有的省区结合实际,也相继推出了类似措施。各界人士对14条措施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四川省在制订人才政策、观念创新方面走在了西部各省区前面,是职能部门在新形势下重新认识、重新思考做出的重大调整。四川省科协副主席曾祥炜说,14条是目前国内这方面最开明、最实际、最具操作性的措施。一系列的突破解决了历史遗留下的许多问题,解放了对人才的种种束缚,真正给人才以空间,更重要的是建立了行之有效的人才评价标准。

  14条实施一年多初见成效,为人才开发打开了一条绿色通道。在打破身份界限之前,大量的“社会五大生”(电大、函大、自修、业余大学、委培)因不具备干部身份,而终身与职称无缘。而14条为能力水平达到标准的人才提供了机会,使他们得到社会及时的、应有的评价。成都市最新的统计数字表明,至8月31日,全市专业技术人员比去年增加了两万多人,增长率超过8%,创下多年来最高点。而高层次人才可先聘后评,刺激了人才流向。去年,仅四川师大、四川工业学院就引来了十几个博士。

    西部需要开发的首先是观念  

  新华网南宁12月22日电(记者杨越 余斌)记者在西部采访,谈得最多的话题是观念问题。观念陈旧,缺乏创新思维;即便意识到观念落后,也缺乏创新的勇气,这一现象存在于西部的许多地区,严重制约了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四川省14条措施出台后,云南省人事厅有关人士说,我们也有这些问题,但为什么没这么做?应该好好反思。

  人事制度、人事政策已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是许多地区存在的共同问题。缺乏有活力的机制,其结果必然是人浮于事,人才流失。而从西部一些省区已出台的吸引人才政策来看,大多停留在以待遇吸引的浅层上,而没有从最根本的观念上着手。

  14条措施的出台为西部地区在观念创新上带来启示。四川省人事厅长蒋先继说,我们与沿海,特别是与上海,差距主要是在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创新方面。如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都以为东南亚地区外经、外贸、外资方面无事可做,大家坐着等。唯独上海派出专家开展调研,确定工作思路,1998年他们在东南亚的引资额超过历年水平。“西部向东部学什么?最重要的是学习东部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

  观念创新带来了制度创新,打破常规,工作方式也随之改变。蒋先继对此深有感触,过去是中央出台什么政策,下面就研究落实政策的办法;现在人事工作从过去的上级交办、审批特批的工作套路里走了出来。有关人士意味深长地说,如果按照惯例,14条措施上报国家有关部委,征求意见,那可能就出不来了。

  观念创新带来了政府在市场经济中角色转换的变化。政府放权服从于市场,变管为服务。14条措施取消了职称指标控制权,权力被削弱了,但人事厅认为,如果守着权不放,政策肯定出不去。可停留在审批特批上,政府是无法进入市场经济的。

  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郑南宁认为,政府要用政策来营造人才环境,应摆正位置,你为老百姓做些什么。在推向市场的过程中,政府可做的就是在政策上引导和服务。西部省区在很多方面政府色彩太浓,究其根本是观念上的问题。

  观念上的改变使四川省人才环境呈现生机。去年,四川首次将人才规划纳入全省国民经济5年规划,并清理了219项影响人才开发的政策,出台了一系列操作性强的文件,“天鹅向西飞,孔雀东南飞,麻雀满天飞”现象有所改变,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的氛围逐步形成。

    要破掉限制人才流动的制度

  新华网南宁12月22日电(记者杨越 余斌)14条措施从议案到出台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这在西部省区开了先例。记者在广西、四川等西部省区采访,有的省实施西部开发出台的人才政策至今仍在讨论之中。在过去人们认为敏感的人事工作领域,14条措施的出台何以有如此高的效率?

  去年初,四川省人事厅展开了思想大解放讨论,统一思想,转换观念,对工作中的难题进行回顾与分析,探讨在西部开发的大背景下如何建立一种新的机制,营造良好的人才使用氛围。有了思想基础做保证,政策的出台水到渠成。

  职称是个热点问题,也是过去人事工作的一个难点。“不能因为职称是个热点问题,就回避,人事部门应该好好反思”,省事人事厅职称处副处长冯建荣告诉记者两件事。一位赴美留学的硕士,在国外获工程师资格,有发明和工作成果,回来后在四川绵阳的一家大专院校工作,要求评副教授,可他出国的时候是工人,按当时的政策没有评审资格。省农科院一位副研究员,退休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能不能评正高,当时也有争议。后来我们按个案处理,给他评了正高。

  “这两件事对我冲击很大。”她说,制度上的问题,反映上来的处理了,可更多的没反映上来,不知多少人才因此流失了。人才最看重的并不是待遇,关键是社会的评价和认可。过去在职称上的限制太多了,遗留下太多的问题,人为地给人才设置屏障,到了不破不行的地步了。“制度不能限制人才,必须思想大解放,关键是突破”。

  14条措施特别是职称评审的六个突破,走在了各省的前面,也由此引来了一些人的担心,放开会不会乱,人才质量会不会下降?一位省政协委员更是在去年提交了三个提案,认为这一政策太超前。

  对此,四川省人事厅厅长蒋先继认为,西部大开发是难得的历史性机遇,不能按部就班,要以特殊的工作方式创造高效率。有人认为不要闯红灯,等人事部,等国家政策。但这一等,可能就错过了机遇。机遇如白驹过隙,稍纵即逝。制订新政策,是为了更好地解决过去的问题;机制创新,是新经济发展提出的大课题。

  记者了解到一个数字,去年,四川省高校评审委员会的评审通过率比前年下降了9%。职称数量的放开,由职数控制转为条件控制,良好的机制为市场的有序和质量提供了保证。  

 (R-02)

 

 



频道导航:新闻|教育|留学|人才|网络|军事|生活|社区|图片|商店|绿网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及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 P.C. 100702
电话 Tel:+86-10-64032233    传真 Fax:+86-10-64033792
WebMaste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