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制作:
  羽心叶紫
  丝雨青竹
电话:
  64032233转
  2423、2662
新闻 教育 留学 人才 网络 军事 生活 社区 图片 商店 绿网
在线调查
在当今时代,你认为哪些因素对青年人成功影响最大?
    文化素质  
    志向高远  
    人格魅力  
    社会机遇  
    创新能力  
    坚韧执着  
    协作精神  

  
频道推荐
热点文章
第三季度上海人才需求排行榜
世界最大猎头瞄准“海归派”
选择去浙江工作的十大理由
求职:外语只是一件外衣
本土人才正跻身外企高层
WTO与中国人才科技教育
女研究生陷入就业怪圈
南京人才市场成“赛场”
现代人才应自信而多元
北京市公务员考试下周五报名
本土人才正跻身外企高层


    国内一家权威的对外服务机构提供的数据显示: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该机构共向全国18000多家外商代表机构提供选派中方雇员10 万多人次,比1999年的47000多人次就增长了近210%,而且其中绝大多数都是中高级人才。这家机构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他们成功推荐就任的管理级人才越来越多,最高职位还包括首席代表、执行总监等职务。
    
    本土人才有优势。从90年代末开始,在全球继续财政紧缩的大环境影响下,“本土化”(localize)已经成为外企发展的新的世界性经营哲学。除了中国,在诸如印度、巴西等许多发展中国家这种趋势也是明显的。外企高层“本土化”首先是由降低成本的要求所决定的。据业内人士介绍,在业绩相同的情况下,同一职位层次上的中外方的工资相差达到5-8倍,有的甚至相差10倍,现在中方比较高的管理人员也就1-2万人民币一个月,外方却能拿20-30万美金的年薪,而且外聘人员以及其随员的居住、生活、子女教育等庞大费用都由公司负担,成本非常高。
    
    而一些外企在总结其在华投资和经营失误的经验后也调整了他们的人才策略,着手提高企业本土化的程度。因为他们发现正是人才策略不当造成了他们在中国发展的一些问题:外来的高层管理者们虽然有着一肚子的丰富的经验却根本不熟悉中国市场、政策和法律,不同语言、文化和行为习惯导致不能有效地沟通,导致决策失当。损失让外企认识到“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的道理,明白了做生意必须入乡随俗,经营策略和运作都必须适合中国的国情。本土人才的优势正是熟悉本土的市场和风土人情,和政府部门打交道也会更容易更直接。现在,很多外企中面向公关、法律、地区、市场和业务等部门的经理大都由本土人员担任,外籍上司拱手让贤。
    
    本土人才有不足。外企不断对本土人才委以重任,和他们对中国本土人才发展的肯定和认同有关。一家猎头公司的负责人告诉我们,现在他们向外企推荐的本土的高层管理人才中,大部分有着高学历,有留学和出国培训经历的占了90%,美籍华人也有不少。而本土人才要获得晋升,也和公司的“本土化”程度高低有关。有的外资公司,中方员工占总员工数的比例达到8-9成乃至9成以上,在这些公司中本土人才的发展空间也更大。但这种“本土化”的程度并非所有的外企都是相同的。有关专家解释说,这首先是由产品的利润水平所决定,如果产品的利润水平高,外籍人才也会相应多一些。像西门子等高利润高科技公司里的外籍人员就比较多,本土化程度远不如P&G、麦当劳等公司,而欧资、日资、韩资等外资企业比较趋于保守,本土化程度也略低于美国和港澳台等外资企业,也和他们一向的做生意理念有关。
    
    全员本土化有待时日。有关专家指出,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后人力资源结构变化主要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外国企业把先进的经营方式和企业文化带到中国,设立办事处,旨在树立企业形象以便开展业务,在人力资源构成上以外籍雇员为主体。第二个阶段是外企在中国市场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对本土人才进行培养的同时,为了降低人力资源成本而逐步发展本土化。目前,在华外企大部分都基本实现了员工的本土化。入世后将进入第三个阶段,即全员本土化的阶段,届时在华外企的人力结构将发生更大的变化。许多外企高层的本土人才还是对实现全员本土化充满了信心,但普遍认为有一个时间和过程的问题。因为现在的管理层要培养起来必须有五到十年过程。随着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入,在一个开放的经济大环境下,本土人才中会不断有人脱颖而出,逐渐发展成为了国际化人才,具备管理国际大型企业的实力,中国的本土人才将会越来越多地走进外企高层。

摘编自《光明日报》  (R-02)

 

 



频道导航:新闻|教育|留学|人才|网络|军事|生活|社区|图片|商店|绿网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及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 P.C. 100702
电话 Tel:+86-10-64032233    传真 Fax:+86-10-64033792
WebMaste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