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制作:
  羽心叶紫
  丝雨青竹
电话:
  64032233转
  2423、2662
新闻 教育 留学 人才 网络 军事 生活 社区 图片 商店 绿网
在线调查
在当今时代,你认为哪些因素对青年人成功影响最大?
    文化素质  
    志向高远  
    人格魅力  
    社会机遇  
    创新能力  
    坚韧执着  
    协作精神  

  
频道推荐
热点文章
有调查称美国政府IT人才严重不足
没有工作的日子里你要保重你自己
如何应对用人单位的“快速签约”
一次人才交流会让我们感悟到什么
全球人才大战美国成为最大受益者
留学人员来京创业将有专人接待
中国职业经理人距国际化有多远
IBM微电子部近十年首次裁员
安徽近五年急需20万IT人才
入世后的人资部门面临战略转型 
一次人才交流会让我们感悟到什么

华卫列


  企业:重才能不重“出身”

  名牌高校的毕业生,在人才交流市场上是否独享青睐?记者带着这个问题来到正在举办的2001年江苏省人才交流大会现场,在一个个用人单位摆出的摊位前细倾听,静观察。

  江苏省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的摊位前吸引了众多的求职者。一个个充满了青春朝气的学子,将自己精心设计的自荐材料递上。这家公司人事部门三位负责招聘洽谈的同志,与递交自荐材料的毕业生们就有关专业、学习情况等进行简单的交谈。记者注意到凡属专业基本能对上口的,公司就让应聘者填写个人简历并留下联络办法,然后应聘者便等待公司通知笔试、面试时间。

  “你们在选才上注重名牌大学吗?”记者问。“我们也看一下学校,但并不特别强调。”公司人事部负责人刘先生介绍,在这样的洽谈会现场只能是收收材料,了解应聘者专业是否对口等。关键是下一步,公司各用人部门根据自己的需求特点进行的笔试和面试两方面考核。笔试主要测试基本的知识与技能,面试则主要是一种综合能力的测试。往往经过严格考核后,留下的不一定全都是名牌大学的毕业生。

  南京英诺华科技有限公司人事部门负责人杨卫东在回答记者这个提问时说,每年要求进公司的大学生很多,他们在选才上对是否出自名校没有什么要求,更注重的是应聘者个人的综合素质,道德修养及英语的文字及口头表达能力。

  再向扬州、镇江、张家港等地一些企业前来招聘人才的人事部门负责人询问选才标准,大家的回答基本一致,在名牌大学与学生个人综合能力素质的选择上,更强调的是个人综合素质及品德修养。

  在离开人才交流大会现场时,正巧遇到几位江苏广播电视大学的学生,他们一个个手举着自己设计的推荐材料。他们非常轻松地回答着记者的提问:“你是问招聘单位存不存在歧视?没有。一流学校出来的也不全是一流的毕业生,关键是自身的综合素质。我们这些人的EQ(情商)并不比他们差。”

  在应试高考的分数线上,往往可能因为一张考卷决定是否进入名牌高校;但在走向社会的起点线上,一个人能否自我激励,是否有百折不挠地朝着目标奋斗的精神和毅力,以及善解人意,能够自己调适情绪等综合素质的具备对事业取得成功尤为关键。

  老总:大学生最缺EQ

  当问起我国一些优秀的企业老总,认为“大学毕业生最缺乏什么”时,他们的回答惊人一致:缺乏EQ。说白了,是综合素质。

  记者在2001年江苏省人才交流大会上亲历了耐人寻味的一幕。国巨电子(中国)有限公司,是一家全球化的大型企业,中国公司总部设在苏州市。在这家公司招聘摊位前,来自东南大学计算机系的一位男生递上自荐材料,公司人事部的陆女士看过材料后有些兴奋地说,“你的托福成绩考得这么高。”接着陆女士用英语对这位同学说,“请用英语简单介绍一下你的基本情况好吗?”看着这位同学一脸的疑惑,陆女士改用中文说,“请你用英语简单地介绍一下你的基本情况好吗?”这位同学停留了大约两三分钟,张口讲了两句,接着用中文的“然后”衔接了一下,又很吃力地说了两句。随后有些脸红地说:“实际我的口语还可以,只是在这种场合有些紧张。”

  这位同学留下自荐材料走后,陆女士有些遗憾地对记者说:“真可惜,他的托福成绩这么高,计算机学科成绩也很好,怎么应变能力会这么欠缺。我们公司直接与外国人交流、沟通,对英语口语的表达能力要求比较高。”

  在人才交流大会上许多企业单位人事部门的负责人都反映,现在的本科生与人交际、沟通的能力表现比较弱,从学校的推荐意见上看,学习知识能力比较强,学科成绩考得不错,但就是综合素质上有些欠缺。有些学生来应聘是由父母或亲戚朋友带着,也有一些学生咨询情况时,表达得言不由衷,很难确定出他们的真实想法。

  当教育专家们在向上海华东电脑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肖永吉、CEN国际教育网总裁陈玉宝等几位成功企业家,问起“中国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最欠缺什么”时,几位老总一致认为:是EQ。上海杰事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桂生说:“高校在培养人才上不注重让学生去体验,而是一味地让学生去死记硬背。想想从上小学一直到大学毕业,学生一直处在老师没完没了的灌输,学生没完没了的记录,考试前再没完没了的背诵。回过头来想,走上工作岗位所背的东西只能用上5%。学生没有体验、没有实践,他们怎么可能去创造。”

  家长:该关心孩子什么

  教育学家指出,现代社会的家长,可以坐在一起津津乐道地谈孩子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成绩,谈如何让孩子提高成绩考入名牌中学、重点大学,却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去写一封感谢信。

  在2001年江苏省人才交流大会上,记者目睹了一些家长陪孩子选工作时的相似之处。家长们首先是选择单位,所选的基本都是独资或中外合资企业、效益好的事业单位或政府机关等;其次基本都要强调和讲解一番自己孩子学校的名气及优秀的学业成绩;其三便是询问收入待遇情况。在常州市一家涉外大酒店的摊位前,家住南京鼓楼区的陈琮女士,向人事部门的同志反复强调,她的女儿不仅在名牌大学里读书,而且英文和日文水平都很高,由此不应该与普通高校的毕业生拿一样的工资。她说:“你们都年轻,不理解当初我们培养女儿时所受的苦。考名牌大学的目的,不就是要图个有前途薪水又高的工作吗?”

  无庸置疑,当代中国家长是世界上为自己儿女操心最多的家长。他们为了子女能成为自己期望中的人才,可谓是殚精竭虑。但中国妇女联合会的一项问卷调查却显示,几乎所有的中小学生都在埋怨家长只关心他们的学习成绩,让他们感到学习压力很大,他们甚至无法从家中获取课本以外的相关社会、自然等方面的知识。

  教育学家尖锐地指出,如今我国的家庭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畸型的教育。家长与孩子相处时的话题只有一个——考试成绩。家长给予孩子的心理暗示是他们生命的全部意义,就是考试成绩。孩子生命的最大目标是以考上重点大学为标志。

  但随意翻开中国一些杰出人物的成长史就会发现,他们都述说了母爱与父爱对他们事业及人生的影响。可这些人中大多数的母亲并没有高深的文化修养,有的甚至目不识丁,她们没有也不可能去具体关注孩子的学业,但却以巨大的人格力量感化着自己的孩子,高屋建瓴地教育孩子怎样处世做人。这种潜移默化的感染和陶冶在不断影响着孩子人格品性的形成。巴金说他从母亲那里得到的并不是经世致用的教育,也不仅仅是对他个人的钟爱,而是对于人类之爱的教育。他曾说“妈妈教我爱一切人”。

  高校:用啥送走你的“儿”

  在2001年江苏省人才交流大会上,记者有意问过一些企业人事部门领导,如果只能录取一名,一个毕业生专业更为对口,而另一个专业相对宽泛但综合素质要好于前者,你选他们中的哪一个。回答也基本一致:是后者。

  据介绍,广州宝洁有限公司每年到南京大学来招聘人才就没有什么专业学科的对口要求,只要经公司测试合格的无论哪个专业都录用。往往有些还是地理系、历史系的学生。汇丰银行到复旦大学招募人才也是,什么专业的都挑选。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界在选才上更多地强调人的综合素质、道德人品及创新能力。

  我国高校在培养高层次人才目前处在一个什么状况?

  中国科学院院士、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杨福家在“21世纪教育论坛”的演讲中说,高中毕业生进入高等院校等于进入了科学之门(指各类学科),不要把他们领到小胡同,而是让他在大观园中摸索,让他们从中发现和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但现实是高中毕业生一进到复旦就被分配进46个专业,在上海交通大学则有57个专业。而国外的大学就没有如此细分的专业,像哈佛大学等在大学初年就没有什么系,专业观念非常淡薄,学生有广泛的选择空间。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是复旦大学的校训。李政道教授曾称赞说,复旦大学的校训好就好在每一句的第二个字,学与问。学问就是学习问问题,没有问题哪来创造性思维。但在我国无论是中小学教育还是大学教育,甚至是研究生教育都是以答问题为主。

  怎么样才能使我们的学生有更多的问题问出来?杨福家院士认为,关键在于教育者要明白,“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被填充的容器,而是一个待被点燃的火种”。这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他面对的每个火种都不一样,不能用大锅饭的形式去教育,而是要发现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与学生一起寻找自我,点燃他创造的潜能。

  目前,在我国各高校既然都在提倡学生跨学科选择专业辅修,何不改革得更为彻底些,给学生一个更广泛的选择空间。

摘自《中国教育报》(R-02)

 

 



频道导航:新闻|教育|留学|人才|网络|军事|生活|社区|图片|商店|绿网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及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 P.C. 100702
电话 Tel:+86-10-64032233    传真 Fax:+86-10-64033792
WebMaste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