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 留言 论坛 信箱 投稿
编辑制作:
  羽心 叶紫 丝雨
  青竹 冬泥
电  话:
  64032233转
  2423、2662
新闻 教育 留学 人才 网络 军事 生活 社区 图片 商店 绿网
人才主页 人才快讯 求职招聘 职业生涯 培训考试 名人名企 随身律师 猎头人 归国创业
2002年浙江省首届高层次人才洽谈会1月26日在杭州梅苑宾馆举行,有100多家单位招聘高级人才。  中国科技馆定于每月第三个周六下午2时至4时30分定期邀请著名科学家举办公益性科普报告会。欢迎参加!  中关村科技人才市场每周三定期举办人才洽谈会,地址:白石桥路甲7号(320路农科院站)海淀科技大厦7层,咨询电话:68944234。欢迎参加!
在线调查
  目前的职称考试和评定,暴露出不少问题,您认为:
还是有存在的必要
已经没有存在必要
由用人单位决定
不大好说
频道推荐
 
热点文章
中行状告21名员工违约跳槽

 
    新华社济南1月23日电   有跳槽经历的银行从业人员说,原因是多方面的:新兴股份制银行在经营机制、用人机制和激励机制方面有优势;国有银行市场化程度不高、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
   
  1月11日,中国银行济南分行向法院提起诉讼,状告21名违约跳槽的员工,并将招聘这些员工的5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列为第二被告,要求这些员工赔偿违约金和相应的经济损失,并由第二被告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山东省银行业协会有关人士分析说,这一案件是近年来银行间人员无序流动矛盾的集中体现。

  银行间人才大战进入白热化

  据介绍,山东省金融业间的人员流动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股份制银行兴起时就已经开始。去年以来,随着兴业、浦发、民生、深发展等股份制商业银行入驻济南,一场银行间的人才大战也进入白热化状态,而且呈现出从国有银行向股份制银行单向流动的特点。一家国有银行在短短一年半的时间里,骨干力量就流失了350人。有业内人士介绍说,目前股份制银行除少数高层领导以外,中层以上人员基本都是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流入的,国有大银行正无奈地成为股份制银行的“人员培训中心”。在人员流失的同时,一些客户、存款的流失也不可避免。

  记者找到几位有跳槽经历的银行从业人员,他们通过自身感受分析说,导致从大银行跳到小银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新兴股份制银行在经营机制、用人机制和激励机制方面较有优势,在待遇上也好于国有商业银行,对年轻的银行从业者具有很高的吸引力。有些跳槽者还特别谈到,国有银行市场化程度不高、人事关系复杂、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也是促使他们跳槽的一个原因。

  无序的人员流失引发劳资纠纷

  有关人士认为,人员流动本身是正常的,但由于没有可操作性的规则,出现了无序甚至是恶意的人员流失现象,甚至引发一些不必要的法律纠纷。此次,中行济南分行诉称,这21名员工未经其同意,擅自离岗,与新单位签订用工合同,而招商、浦发、光大、兴业、深发行等擅自招收未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违反了劳动合同和《劳动法》的有关规定,不得不采取法律手段来解决双方的劳资纠纷。

  目前,被告上法庭的21名员工一部分已经上缴了违约赔偿金,但由此引起的人才竞争和人才流动问题已经引起人们广泛关注。业内人士认为,几家国内股份制银行登陆济南就挑起了一场人才大战,入世后一旦实力强大的外资银行在济南落脚,势必将眼光瞄准通晓国内金融政策和法律、具有一定客户资源的高级银行职员,必然会给国内所有的商业银行带来极大冲击。

  当务之急建立人才流动合理机制

  山东银行业协会秘书长石旗翔说,人才流动是最自然不过的一种经济现象。但目前有些做法尚不规范,人员流动的制度不健全,无章可循。现在企业普遍在进行人才培训前先要签订若干年的用工合同,以防止为他人做了嫁衣。这种人员无序流动最终会走入死胡同。针对这种现状,协会已经起草了一份行业自律公约,对人员流出和流入双方行为加以规范,力求建立公平、透明、双方认可的人员流动机制,促进银行间人员的多元化流动。在各会员单位间形成共识后,此公约将成为山东省行业间的第一份人才流动公约。

  有关专家认为,我国入世后,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会造成巨大的人才缺口,人才争夺已经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吸引和留住人才将成为一次全新的挑战。专家认为,其实每个国家在加入 W TO后都会面临激烈的人才竞争局面。人才流动是社会发展的积极因素,但前提是必须制定合理有效的游戏规则,尤其是同类企业间的人才竞争必须规范有序,维护各方面的合法权益。目前,我国还缺少这方面的相关规则,面对即使到来的人员流动大潮,建立一种符合人才流动规律的合理机制、强化规则意识已是当务之急。

(R-02)

频道导航:新闻|教育|留学|人才|网络|军事|生活|社区|图片|商店|绿网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及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 P.C.:100702
电话 Tel:+86-10-64032233  传真 Fax:+86-10-64033792
WebMaste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