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 留言 论坛 信箱 投稿
编辑制作:
  羽心 叶紫 丝雨
  青竹 冬泥
电  话:
  64032233转
  2423、2662
新闻 教育 留学 人才 网络 军事 生活 社区 图片 商店 绿网
人才主页 人才快讯 求职招聘 职业生涯 培训考试 名人名企 随身律师 猎头人 归国创业
中国科技馆定于每月第三个周六下午2时至4时30分定期邀请著名科学家举办公益性科普报告会。欢迎参加! 中关村科技人才市场每周三定期举办人才洽谈会,地址:白石桥路甲7号(320路农科院站)海淀科技大厦7层,咨询电话:68944234。欢迎参加!
在线调查
  目前的职称考试和评定,暴露出不少问题,您认为:
还是有存在的必要
已经没有存在必要
由用人单位决定
不大好说
频道推荐
 
热点文章
上海IT人才为何奇缺?

徐敏 董宁

    面对全球信息产业暂入“低谷”的行情,上海市场对信息人才的需求依然热情昂扬。

    上周六举行的2002上海信息产业人才招聘会俨然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15%的企业开出了月薪万元以上的高价;所有岗位中,硕士需求31%,博士需求28%;年龄限制在35岁以下的占86%;高级软件工程师、集成电路设计人才成为企业争夺的焦点。

    不惜高价争夺人才,其背后是人才的短缺。请看两组数据:今后10年,上海集成电路设计、制造业人才需求约27万,目前却不足2万;我国现有软件企业5000家,从业人员25万,未来几年中,每年的人才需求为20万,其中高层次软件人才需求增长迅速。

    目前上海信息产业人才供求存在怎样的矛盾?面对巨大的供求缺口,应如何加快对此类人才的培养?

    “总揽全局”的人才:很少

    相对于前两年,企业对信息人才的需求正逐渐“攀高”。高级编程、高级软件开发、高级市场营销人才成为“抢手货”。不少企业反映:现在的软件人才对编程技巧娴熟,擅长钻研“细枝末节”的技术,但缺少“总揽全局”的能力。顺着招聘海报望去,许多企业将软件工程管理、项目管理、质量和过程管理、系统分析等岗位重点标出,求贤若渴。招聘会场的海外留学生咨询接待处,工作人员翻看着求职简历,忽然眼睛一亮:“瞧,这份简历,1972年出生,拥有英国伯明翰大学计算机学硕士、市场营销学硕士,担任过多项软件项目开发主管,这是我们最需要的人才!”

    “未来几年,上海信息产业人才的短缺将从纯技术类人才转向技术管理类复合型人才。”市互联网经济咨询中心副主任周文斌等专业人士预测。目前,上海的软件企业许多都在初创阶段,技术人才与管理、营销类人才之比为1:1;而国外一些成熟的软件企业,两者之比为1:3。当纯技术人才供求日趋平衡后,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高级人才将会是个“大热门”。专家指出,这方面人才现在若不重视培养,未来的人才短缺将会成为制约信息产业发展的“瓶颈”。为此,不少企业已未雨绸缪,但结果不尽如人意。招聘会上,一家企业开出1.6万元以上高薪招聘项目经理、技术总监,结果一天收到了40多份求职材料,其中只有两位应聘者具有此等实力。

    瞄准信息产业的人才缺口,上海高校已有“动作”。复旦、交大、同济、华东师大,已先后组建了软件学院,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软件人才。如,华东师大软件学院将开展双语教学,在新生阶段英语授课占10%左右,以后逐步扩大到50%以上;还将开设一系列国内外实习课程。交大管理学院与香港科技大学“联姻”,在上海首开技术管理硕士教育项目,主要招收上海及周边地区的在职技术人员、研发部门管理人员或具有理工学科背景的人员,专门开设针对技术管理的系列课程,并与知名企业开展广泛的教学实践合作。

    人才“流动过速”:头痛

    “敬业诚信”,招聘会上,一些用人单位不约而同地在自家的招聘启事上醒目地写上了这一条。不少负责招聘的公司人力资源部门经理认为:“诚实信用应该成为以高流动率为特色的IT从业人员的第一守则”。

    专业人员缺口大,供需不成比例,造成信息产业尤其是软件业从业人员的跳槽率已经“冠盖”目前中国所有行业。一些公司的招聘人员告诉记者:现在只要对方单位每个月工资加几百元,程序员就会跳槽。“人在项目在,人走项目瘫”的情况时有发生。而不少从业人员跳槽时一声不响就擅自离职,给雇主造成很大被动,更有甚者临走之际卷走大批数据资料和商业机密,再出卖给原雇主的竞争对手。

    华力创投管理(上海)有限公司的加拿大代表韩俊博士告诉记者,由于信息产业与知识产权密不可分,职员跳槽只需“一个大脑、几张软盘”就能把所有的数据随身带走,因此海外的IT行业尤其关注从业人员“诚信”品质,而国内的从业人员还缺乏这方面的意识。一些专业人士认为,从业人员“诚信度”不高,有可能成为制约国内信息产业发展的一个因素。

    高校信息类教育:陈旧

    华虹、上海贝尔等不少知名企业负责招聘的人员指出:知识陈旧也是时下信息行业人才的一大“通病”。

    不少高校的信息类教育,相对产业发展落后一大截。招进来的应届毕业生,不会用”新生代“的编程语言,企业不得不花上好几个月对他们进行“深加工”。在信息产业领域,“几个月”是怎样的概念?举个例子,世界集成电路产品每18个月更新一次,性能提高一倍,价格下降一倍。如此飞速发展,没有最新知识怎能“引领”产业潮流?

    高校信息类专业要有跟踪行业最新动态、掌握最新知识的能力。而信息产业从业人员,其知识与技能也需要常换常新。据了解,目前的IT从业人员对进修培训“如饥似渴”,但缺少这样的机会。上海人才服务中心对5000多名进场招聘的专业人员作了调查,调查显示:63.7%的应聘者认为在工作中面临的压力来自于“专业知识更新快,知识结构不完整”,21%的人认为“公司无法给予培训与学习的机会”;面对入世的挑战,54%的IT人才希望自己向“项目管理人员”的方向发展,30%的人才希望成为“咨询顾问”。

    怎样尽快缩小信息产业领域人才供需差距?专家们的建议可以归结为两点:

    高校教学要紧跟“潮流”。要加紧在本科生中培养一批具有扎实基础的应用信息技术类工程师,以适应产业发展的基本需求;在研究生中培养一批高级软件、电子工程师,在未来的工作中,他们能将基本技术调整组合至“最佳状态”。高校教学要保持高“新鲜度”,不能“闭门造车”,国内高校与国外高校、与国内外企业必须紧密合作,进行信息沟通,技术交流;还可以聘请业界优秀人才担任高校兼职教师。

    建立起行业终身职业教育体系。企业可以与高校联手,开设一些培训中心,在课程设置上应紧密配合产业的需要,提供短小精干的专题培训课程,使从业人员能时时触摸世界信息产业跃动的强劲“脉搏”;挑选一批优秀人才,培养成应用领域专家、项目经理、系统设计师等方面人才,让他们迅速成为整个行业发展的“火车头”。

摘自《解放日报》(R-02)

频道导航:新闻|教育|留学|人才|网络|军事|生活|社区|图片|商店|绿网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及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 P.C.:100702
电话 Tel:+86-10-64032233  传真 Fax:+86-10-64033792
WebMaste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