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 留言 论坛 信箱 投稿
编辑制作:
  羽心 叶紫 丝雨
  青竹 冬泥
电  话:
  64032233转
  2423、2662
新闻 教育 留学 人才 网络 军事 生活 社区 图片 商店 绿网
人才主页 人才快讯 求职招聘 职业生涯 培训考试 名人名企 随身律师 猎头人 归国创业
中国科技馆定于每月第三个周六下午2时至4时30分定期邀请著名科学家举办公益性科普报告会。欢迎参加! 中关村科技人才市场每周三定期举办人才洽谈会,地址:白石桥路甲7号(320路农科院站)海淀科技大厦7层,咨询电话:68944234。欢迎参加!
在线调查
  目前的职称考试和评定,暴露出不少问题,您认为:
还是有存在的必要
已经没有存在必要
由用人单位决定
不大好说
频道推荐
 
热点文章
“就算你是假文凭我也不查”

何久圆

   某报招聘记者面试开始,担任主考官的该报业务副总编辑对笔试入围者说了几句开场白,其中讲道:这次招聘大多数人文凭过硬,是正规大学的本科生、研究生。也有些人文凭不怎么样,比如在职函授、电大等,按时下的说法只能算水货文凭。

   笔者的一位朋友送验的就是这种水货文凭。他听了主考官的话起身准备离开放弃面试,刚想走又听到主考官接着说:“我的态度是,就算你是假文凭我也不查。文凭是什么,是说明接受了某种教育。接受新闻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是写文章。我才不管你什么文凭,我要的是会写文章的记者。博士也好,小学生也好,考试和三个月试用期证明能写出好文章,我就聘你,写不出来你另谋高就。”

   面试录取率10∶1,许多本科生、研究生落选了,朋友被录取。三个月试用合格,最近签订了劳动合同。

   我忍不住为此叫好。我们社会的文凭功能作用可以说被扭曲了几十年。“文革”中,文凭成了知识分子的罪证,谁有文凭谁倒霉。“文革”后矫枉过正,文凭成了知识的主要甚至惟一标志。20世纪80年代曾发生过一个真实故事:一个作家写过多部有影响的书,研究他的著作的人评了高级职称,他自己却因为没有大学文凭不好落实有关待遇,只好去读书,所学专业的大学教材中就有他的著作。此后十几年,文凭的地位和作用有增无减,大学文凭成了找工作当干部的敲门砖,成了机关部门企业装饰门面的装饰品。与此同时,假冒伪劣文凭泛滥。有的花几百元在街头买,有的花几千上万元在大学里变相地买。制造假文凭成了一门“职业”,变相卖假文凭成了许多大学创收的重要渠道,而文凭打假成了持久性的报道题材,网上验文凭更被誉为一大发明。整个社会被文凭风刮晕了头,大家好像都忘记了,大学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学知识,而不是为了获取那张证明接受过教育的纸。人们早已形成了一种共识并贯彻到招工招干实践中:有了文凭才证明有知识,有知识没有文凭也不被承认。某报副总编辑的说法和做法是把颠倒了的认识再颠倒过来,这才是实事求是不拘一格用人才。

   笔者绝不是主张走向另一个极端,认为文凭无用,而是希望让文凭的作用和地位回归到它客观应有的位置。既然无数事实证明文凭与能力并不是一回事,那么用人单位对于文凭,只能作为接受某种教育的证明,不能夸大其价值。我们社会的大多数职业,经过科学的测试,再加上几个月的试用期,就可以比较准确地判断出一个人的能力。招聘招考提干用人,应把测试放在第一位,文凭放在第二位。决定录取聘用人员时,则主要看试用期的业绩。大家都这样做,社会就会从片面追求文凭和高学历转向追求真才实学。假文凭劣文凭派不上用场,就会不打自灭。

   那家报这几年发展很快,残酷的市场竞争使他们不得不把员工的能力放在招聘人员条件的突出位置,而顾不得装饰门面的高学历高文凭。但我听说那位副总编辑“假文凭也不查”的说法也受了批评,领导班子认为,可以这样做但不能这样讲。这反映了在当前文凭风仍很强劲的形势下,该报领导层的一种审慎的复杂心态。我相信,既然有一家这样做了,跟着做的一定会多起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文凭回复本来面貌和功能只是迟早的事。

摘自《中国青年报》(R-02)

频道导航:新闻|教育|留学|人才|网络|军事|生活|社区|图片|商店|绿网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及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 P.C.:100702
电话 Tel:+86-10-64032233  传真 Fax:+86-10-64033792
WebMaste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