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编辑:
曾丽、君萍、王晓澜
舫昉、冯健、徐宏波
电话:64032233转
2649、2661、2682

新闻 教育 留学 人才 生活 图片 商店 绿网

教育主页 | 招生俱乐部 | 高考 | 考研 | 英语 | 自考成考 | 远程教育 |
 

在线调查

  假期“黄金周”您最感兴趣的培训项目是:
英语
计算机
体验式培训
职业技能、资格
职业生涯开发与设计
    

频道推荐

频道热点
专家提醒考生:临考“补脑”无益
湖北高校招生今年将有三项试点
技巧化的高考
高考应试三步曲
心理学家说:适度焦虑有助于考试兴奋
更多>>
专家提醒考生:临考“补脑”无益


     

    新华社杭州6月23日电(沈雁  崔砺金)眼下又逢一年一度高考紧张复习的关键时刻,各大城市的保健品广告骤然增多,而浙江省工商局却向公众发布广告警示称:凡称保健食品短期能发生明显功效的宣传都是不科学的宣传,请广大考生和家长注意鉴别,不要盲目轻信。 

    据工商管理部门掌握的情况,当前保健品广告在各大媒体上铺天盖地:某一保健品以“升学加油站”名义声称:“服用十多天后,可见明显健脑功效,连续服用效果更佳,使考生在紧张的考前复习期间,减轻心理压力,精力充沛,记忆力提高,骨骼生长快”;另一保健品则在广告中打出醒目标题“大脑被‘塞’住了吗”,突出该产品能使大脑开“窍”,能助考生一臂之力;还有一个保健品在广告中首先提出一个所谓“有趣”的现象:“许多老师都发现一个现象:一些比较用功的学生,成绩却比不上一些看起来贪玩的学生。原因是什么呢?天赋不同吗?未必!”最后得出结论:很多学生服用该保健品后反映,每天早晚喝一支该保健品感觉就像课间休息了15分钟,上课的状态特别好,这是许多成绩好却不“用功”的学生的成功秘诀。

    可是,这些保健品真的是一吃就灵吗?从浙江省工商部门查处的有关违法保健品广告来看,这类广告存在三种误区:一是夸大产品功效,不科学地宣称已从根本上解决学生注意力不集中问题,能全面改善大脑营养,彻底消除疲劳,强化记忆、活跃思维;二是将学生取得的良好成绩归结于服用了某些保健品;三是为达到促销目的,渲染紧张气氛,夸大临考记忆短路现象,加重考生思想包袱。

    针对家长们给考生“补脑”的良苦用心,浙江大学医学营养学与食品卫生研究所李教授认为,不能过分迷信保健品,毕竟保健食品仅仅具有特定保健功效,适宜于特定人群,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短期内服用效果并不明显。因此,保健品并不是对考生成绩起神奇作用的“灵丹妙药”。   浙江大学的骆教授则认为,对于孩子的营养状况,家长其实不需过分担心。脑保健品中的不饱合脂肪酸、维生素、脑磷脂、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都可以通过正常的饮食从食物中获得,要做的只是平衡缮食、合理营养。就考生而言,成绩的好坏关键在于平时的日积月累,考生考前应注意劳逸结合,自我调节。临考的记忆短路是因心理紧张造成的,因此解决的关键是调整好紧张心理,学会自我放松。


摘自 新华社 2002-6-23(J-02)

 


频道导航:新闻|教育|留学|人才|生活|图片|商店|绿网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及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 P.C.:100702
电话 Tel:+86-10-64032233  传真 Fax:+86-10-64033792
WebMaste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