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编辑:
曾丽、君萍、王晓澜
舫昉、冯健、徐宏波
电话:64032233转
2649、2661、2682

新闻 教育 留学 人才 生活 图片 商店 绿网

教育主页 | 招生俱乐部 | 高考 | 考研 | 英语 | 自考成考 | 远程教育 |
 

在线调查

  假期“黄金周”您最感兴趣的培训项目是:
英语
计算机
体验式培训
职业技能、资格
职业生涯开发与设计
    

频道推荐

频道热点
技巧化的高考
高考应试三步曲
心理学家说:适度焦虑有助于考试兴奋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今年首招司法考试试验班
李牧老师谈高考:二十天还能有所作为吗
更多>>
技巧化的高考

记者 郝洪

    一年一度如同“武林会战”般的高考越来越讲究技巧了。

  这两天,“前辈英雄”———去年各省区市的高考状元们,纷纷在媒体上公开自己的获胜秘诀;“武林尊者”———各路专家和特级教师,也接二连三地在媒体上开设专栏,传道授业解惑;“武林盟主”———各高校则摆开场子,接受学子及其家长们的细致咨询。

  形形色色的参考书是必不可少的,除此之外,还要有一些特别的制胜法宝。前天,在《海峡都市报》上看到一则消息,曰:高考在即,某著名“3+X高考”研究室,组织一批名家名师,总结了一整套破解、设计、把握、应对“3+X高考”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写成《名师宝典》,不日将在某媒体推出。

  对高考技巧的追求,几乎让人忽视了教育本身的意义。这些高考“宝典”如同一袋袋速食方便面,看着挺美,闻着挺香,也能当饱,可就是没有多少营养。前不久看到一则报道,说是不少中学生写作文,比如描写一个人,多拣好的说;写一件事,必定是学雷锋做好事。大话、空话不少,真实感受不多。一些接受采访的中学生感觉很委屈———老师喜欢这样。而老师也有十分充分的理由———总结以往经验,高考作文获得中等偏上稳定分数的大都是“亮色”的,至少也要有明亮的尾巴。老师当然知道应该诚实写作,可是,那样比较冒风险。为了高考,大多数人宁愿选择稳妥的、技巧性的学习方式,而并非是自主的、诚实的方式。

  而在寻求广告与发行量的媒体与追求商业利润的商家的“合谋”之下,许多所谓的高考技巧,不可避免地带着商业投机的特性。上网浏览,有关高考的书籍中,最多的是“某某宝典”、“某某技巧”、“某某趋向”、“某某对策”之类。这个时候,“哈佛女孩”、“剑桥男孩”不吃香了,取而代之的是“清华状元”、“北大骄子”等等,曾经的高考状元将10多年学习经验总结成高考前20多天的百米冲刺。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总结方式,“状元”们的话或许能给人一定的启发,但绝不是高考的灵丹妙药,吃上几粒就可以平添神力。

  当高考成为考试技巧的大比拼,高考可能已经失去了它的本义。尽管人们对这一制度颇多质疑,但现阶段,它仍不失为一种相对公正的人才选拔机制。人们希望通过这个机制选拔出来的人,是真正懂得学习并掌握了知识的人,是有智慧、有思想的生动的人,而不是应付考试的机器。

  前天,还看到一则有趣的消息,说是成都一些算命先生瞅准高考来临,在校园内外广贴广告,开设“预测高考”的新业务。据《华西都市报》报道,还真有不少学生乐此不疲。

  右手拿书本,左手握“宝典”,还要观天象,求运道,越来越讲究技巧化的高考真是闹心哪!想起中学时一老师的教导———最后这20多天当然重要,重要在于吃好、睡好、玩好,别还整天捧了本书,跟真的似的。这话,许多家长都不爱听,可是句真话。

  摘自《人民日报.华东新闻》2002-6-21(J-02)

 


频道导航:新闻|教育|留学|人才|生活|图片|商店|绿网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及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 P.C.:100702
电话 Tel:+86-10-64032233  传真 Fax:+86-10-64033792
WebMaste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