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 留言 论坛 信箱 投稿
编辑制作:
  羽心 叶紫 丝雨
  青竹 冬泥
电  话:
  64032233转
  2423、2662
新闻 教育 留学 人才 生活 图片 商店 绿网
人才主页 人才快讯 求职招聘 职业生涯 培训考试 名人名企 随身律师 猎头人 归国创业
中国科技馆定于每月第三个周六下午2时定期邀请著名科学家举办公益性科普报告会,欢迎参加!  中关村科技人才市场每周三定期举办人才洽谈会,地址:白石桥路甲7号(320路农科院站)海淀科技大厦7层,咨询电话:68944234。欢迎参加!
都市边缘知识群:奋斗与挫折同在


    边缘知识群是大都市的族群之一。他们来自外省市,受过大专以上教育或具有中专文化水平。都市的开放度和多方面的机遇吸引了他们。在他们成功融入主流社会之前,都处在游移于社会边缘的状态,他们既有奋斗精神,也背负着个人命运的挫折感。

    在上海这样的大都市,如果你的工作性质含有较强的开放性,那么就能发现,在400万外来人口中存在着一大批处在边缘状态的知识群。这个群体继民工潮后形成,90年代兴起“有文化的流动”以来渐成规模。随着户籍、用工制度的松动与非公有经济的扩大,为他们开拓了传统体制外一大片生存空间。

    这里所指都市边缘知识群,来自外省市,受过大专以上教育,也有中专、高中文化水平者,无本地户籍,无失业补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由于就业机会在年龄上存在几乎苛刻的限制,能够在大都市的市场中冲浪的青年人。年轻是赢得生存空间的条件之一。

    可以看到,市场的选择机制起着作用,边缘知识群的文化专业水平在往上涨,因为要越过户籍等体制性障碍,必须在学历、专长上占有优势,才具有竞争力。在工作岗位、薪酬待遇上降格以求也是竞争手段之一。这情景酷似移民社会。有国外居留经历的人证实,边缘知识群张扬着一种奋发有为、刻苦耐劳的移民精神。

    当今,一些大城市都在广揽人才,奔向大城市接受市场挑选已成为一项响应政策的行动。像上海这样的大都市汇聚各地拥来的知识层人士特多,这是由于上海的开放度较高,能提供多方面的生存机会与机遇。按规定,大学本科毕业以上而有固定工作单位者,可以办理入籍,他们进入主流社会的示范效应,鼓励了其他有大中专文化水平的青年前来寻求机会。但大都市所能提供的就业或发展机会毕竟与庞大的需求存在缺口,所以,一大批外来青年知识者游移在都市边缘,成了现代大都市的族群之一:都市边缘知识群。

    关于这一族群的统计学或社会学调查不多,近日读到上海师范大学学者萧功秦对大都市中的边缘知识人的观察一文,他的观察对象界定在文化圈。但他的有些分析,也适用于整个边缘知识群体。不论其个体有无人文倾向或是单纯经济上的个人奋斗者,他们都在大都市游移,为它的开放性与多元性所吸引,他们渴求立足与发展机会,而一些个人遭遇又使其中多数人背负着命运的挫折感。

    在国外,第一代移民多有边缘经历,一般从白手起家到安居乐业要艰苦奋斗10年。在国内,从边缘到融入主流社会,也要努力多年。现在对知识(技术)或投资移民,都市的接纳条件在放宽与完善,但条件不足的知识群,仍处在一个困难期。因此这一族群从他们的感受出发,常会产生负面情绪。

    以社会学视角看,边缘状态的知识群作为现代都市的族群之一,映射出社会的多元文化与活力,它是一个人力库也是智力库。原创力总是跟奋斗精神与想象力共生的,诚然他们基本上还是个弱势群体。因此,关心与扶助这个群体,向他们提供诉求管道是有必要的。

摘自人民网 (R-04)

频道导航:新闻|教育|留学|人才|生活|图片|商店|绿网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及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 P.C.:100702
电话 Tel:+86-10-64032233  传真 Fax:+86-10-64033792
WebMaste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