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编辑:
曾丽、君萍、王晓澜
舫昉、冯健、辛志斌
电话:64032233转
2649、2661、2682

新闻 教育 留学 人才 生活 图片 商店 绿网

教育主页 | 招生俱乐部 | 高考 | 考研 | 英语 | 自考成考 | 远程教育 |
 

在线调查

你参加旅行社组织的旅游活动,信息是从何处得到的?
  互联网
  报纸杂志
  广播电视
  宣传单、小广告
  旅行社在社区的服务站点
  朋友介绍
        

频道推荐

频道热点
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说明:汉语文
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说明:法语
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说明:理科综合(一)
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说明:理科综合(二)
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说明:理科综合(三)
更多>>
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说明:理科综合(一)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参照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中学教学大纲》,并考虑中学教学实际,制定以下考试内容。

  一、考试目标

  (一)理解能力

  理解所学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的涵义及其适用条件,能用适当的形式(如文字、公式、图或表)进行表达。并能够正确解释和说明有关自然科学现象和问题,即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

  1、理解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自然科学的概念是自然科学领域最基本的学科语言表达单位。观察和分析自然现象,理解自然科学的主要概念、原理和规律是掌握自然科学的基础,是形成科学思维的正确途径。理解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不仅要知道它们的涵义,还要知道它们的前因后果、适用条件和范围,以及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达和数学表达),定性及定量描述、解释自然科学的现象和规律。

  (二)推理能力  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题目给定的事实和条件,抽象、归纳相关信息,对自然科学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作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三)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  自然科学是实验性科学。自然科学的概念、原理和规律大多是实验推导和论证的。教学过程中的实验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自然科学概念、原理和规律的理解,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实验能力也是考生将来从事科学研究的基础。

  1、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包括理解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及要求,了解材料用具,掌握实验方法步骤,会控制实验条件和使用实验仪器,会处理实验安生问题,会观察、分析和解释实验中产生的现象、数据,并得出合理的实验结论。

  2、能根据要求灵活运用已学过的自然科学理论、实验方法和仪器,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并处理相关的实验问题。

  (四)获取知识的能力

  自学是人类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即能够敏捷地接受新知识,与已学过知识结合、重组、转换、迁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们对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和规律通常是用文字和图表来描述的。与文字相比,图表描述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因此读懂自然科学方面的资料,看懂图表所包含的信息,并从中找出规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

  1、了解自然科学发展的最新成就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这方面的知识通常不是课本中已有的,但又与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紧密相关,常出现在报刊杂志和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中。

  2、能读懂一般性科普类文章,理解有关文字、图、表的主要内容及特征,并能与学过的知识结合起来解决问题。包括在阅读物理和化学方面的资料时要着重了解所提出的新概念、新理论、新发现、新技术和新方法,同时还要能读懂图示的物理意义以及有关物理量之间的定性与定量的函数关系;阅读生物学方面的资料时,要能读懂模式图、示意图和图解。

  (五)分析综合能力

  能够独立地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找出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相关条件,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成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灵活地运用物理、化学、生物其中某一个学科的知识,或综合运用物理、化学和生物中不少于两个学科的知识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1、通过分析和综合,能够用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解释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中遇到的某些问题。  

  2、通过分析和综合,能够运用自然科学和知识,对有关见解、实验方案,解决问题的方案、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二、考试范围

  (一)生物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参照国家教委1990年颁布的《全日制中学生物学教学大纲(修订本)》,并考虑中学教学实际,制定本学科考试内容。考试内容主要包括细胞、生物体的功能、遗传和进化以及生物和环境四个方面。

  1、生物体的基本结构――细胞

  (1)细胞的化学组成
  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细胞的六种主要化合物及其作用
  (2)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及其功能
  真核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及其功能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

  (3)细胞分裂
  细胞周期
  有丝分裂各期核结构变化的特点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异同
  有丝分裂的意义
  无丝分裂

  2、生物体的功能

  (1)营养

  植物的水分代谢:
  吸胀作用,渗透吸水及原理,渗透作用的概念,质壁分离和复原,水分散失方式
  植物的矿质代谢:
  大量和微量元素,交换吸附,植物对离子的选择吸收,矿质元素的利用
  内环境、哺乳动物的消化过程,营养物质的吸收¢(c是相反方向)(2)细胞代谢
  ATP
  呼吸作用: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呼吸作用的生理意义
  光合作用:叶绿体中的色素、光反应、暗反应、光合作用的意义
  动物的物质代谢:
  糖类代谢、蛋白质代谢
  动物的能量代谢:动物的气体交换,能量的释放、转移与利用
  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自养型和异养型、需氧型和厌氧型

  (3)调节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生长素的发现、植物的向光性、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在实践上的意义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激素,主要的内分泌腺,甲状腺激素、性激素、生长激素的分泌部位及生理作用
  昆虫的激素调节
  神经调节

  (4)生殖和发育
  生殖的种类、生殖方式的特点
  减数分裂的概念和意义,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受精作用
  植物的个性发育
  动物的个性发育

  3、遗传和进化
  (1)遗传的物质基础
  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DNA的结构和复制、基因对性状的控制、中心法则和遗传密码
  (2)遗传的基本规律
  基因分离规律、基因自由组合规律、遗传基本规律在实践上的应用
  (3)性别决定的伴性遗传
  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伴性遗传
  (4)遗传的变异
  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遗传的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
  (5)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
  生命的起源、生物进化的证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对达尔文学说的评价

  4、生物与环境
  (1)生态因素
  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2)种群与群落
  (3)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类型、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生态平衡
  (4)自然保护

  (二)化学

  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包括: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常见元素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五个方面。

  为了便于考查,本学科考试的要求由低到高分为三个层次:了解,理解,综合应用。一般高层次的要求包含低层次的要求。其涵义分别为:

  了解:对所学化学知识有初步的认识;能够正确复述、再现、辨认或直接使用。

  理解(掌握):领会所学化学知识和涵义及其适用条件,能够正确判断、解释和说明有关化学现象和问题,即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

  综合应用:在理解所学各部分化学知识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运用掌握的知识进行必要的分析、类推或计算,解释、论证一些具体化学问题。

  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1、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1)理解物质的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等概念的涵义;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以白磷、红磷为例,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
  (5)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2、化学用语

  (1)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
  (2)理解化合价的涵义。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并能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3)掌握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
  (4)理解质量恒定律的涵义。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离方程式、电极反应式。

  3、化学中常用计量

  (1)理解原子量、分子量*  的涵义。
  (2)掌握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相应单位为mol、g.mol-1(-1在右上) mol.L-1(-1在右上)、 L.mol-1(-1在右上))的涵义。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掌握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

  4、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1)掌握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类型: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
  (2)理解氧化和还原、氧化性和还原性、氧化剂和还原剂等概念。能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并能配平反应方程式。

  5、溶液

  (1)了解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涵义。
  (2)了解溶液的组成,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了解溶液形成过程,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3)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理解溶解度的概念。理解湿度对溶解度的影响及溶解度曲线。  (4)了解结晶、结晶水、结晶水合物、风化、潮解的概念。  (5)了解胶体的概念及其重要性质和应用。

  6、物质结构

  (1)理解原子的组成及同位素的概念。掌握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2)以第1、2、3周期的元素为例,掌握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3)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涵义。了解键的极性。
  (4)了解几种晶体类型(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分子晶体)及其性质。

  7、元素周期规律和周期表

  (1)掌握元素周期的实质及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
  (2)以第3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如:原子半径、化合价、单质及化合物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以I A和Ⅶ A  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8、化学反应效率(化学反应速度)、化学平衡

  (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理解化学平衡的涵义。掌握化学平衡与反应速率之间的内在联系。
  (3)理解勒沙特列原理的涵义。掌握浓度、温度、压强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9、电解质溶液
  (1)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电解质的电离及离子方程式的意义,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2)理解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概念,以及电离度的概念。
  (3)理解水的电离,溶液PH等概念。了解酸碱指示剂(石蕊、酚酞、甲基橙)在溶液中的变化。
  (4)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了解盐溶液的酸碱性。
  (5)理解原电池原理。熟记金属活动性顺序。了解化学腐蚀与电化学腐蚀及一般防腐蚀方法。
  (6)了解电解和电镀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常见元素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

  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与元素性质递变关系。重点掌握典型金属和典型非金属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与其性质的关系。了解其他常见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

  1、ⅠA和ⅡA族元素――典型的金属
  (1)以钠、镁为例,了解典型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从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理解ⅠA和ⅡA族元素(单质、化合物)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3)掌握最重要的两种碱性化合物(NaOH 和Na2CO3)的性质和用途。
  (4)了解硬水及其软化。

  2、卤族元素――典型的非金属
  (1)以氯为例,了解卤族元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从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列,理解卤族元素(单质、化合物)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3)以氯化氢为例,了解卤化氢的性质和用途。
  (4)掌握盐酸的制备、性质、用途。
  (5)了解几种重要的金属卤化物的性质和用途。
  (6)了解HCIO(次氯酸)的重要性质和用途,并掌握漂白粉的组成、性质和用途。

  3、其他常见的非金属元素(如:H、O、S、N、P、C、Si)
  (1)了解这些元素的单质和氢化物的重要性质,并进行比较。
  (2)了解这些元素的氧化物的重要性质。
  (3)以Na2O2为例,了解过氧化物的性质。
  (4)掌握硫酸和硝酸的制备原理、性质、用途。
  (5)了解磷酸和硝酸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6)了解常见盐类的性质和用途。
  (7)了解常见化肥的基本性质。
  (8)了解硫、氮、碳的氧化物对大气的污染,以及防止大气污染。
  (9)了解一些生活用水的净化及工业污水的处理方法。

  4、其他常见的金属(如:Fe 、Al、 Zn、 Cu)
  (1)了解Fe和Al的天然资源、冶炼原理、性质和用途。
  (2)掌握若干常见金属的活动顺序。
  (3)以Fe(Ⅱ)、Fe(Ⅲ)的相互转化为例,了解变价金属元素的氧化还原性。
  (4)以AI(OH)3为例,了解两性氢氧化物。
  (5)了解钢铁的腐蚀和防护。
  (6)以钢铁为例,了解合金的概念。

  5、了解在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无机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6、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有机化学基础

  1、了解有机化合物数目众多和异构现象普遍存在的本质原因。碳原子彼此连接的可能形式。
  2、理解基团、官能团、同分异构、同系列概念。能够识别结构式(结构简式)中各原子的连接次序和方式、基团和官能团。能够辩认同系物和列举异构体。掌握烷烃的命名原则。
  3、以一些典型的烃类化合物为例,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碳架结构。掌握各类烃(烷烃、烯烃、炔烃、二烯烃、芳香烃)中各种碳碳键、碳氢键性质和主要化学反应,并能结合同系列原理加以应用。
  4、以一些典型的烃类衍生物(乙醇、乙二醇、苯酚、甲醛、乙醛、乙酸、乙二酸、乙酸乙酯、脂肪酸、甘油酯、多羟基醛酮、氨基酸等)为例,了解官能团在化合物中的作用。掌握各主要官能团的性质和主要化学反应,并能结合同系列原理加以应用。
  5、了解有机物的主要来源。了解石油化工、煤化工、农副产品化工、资源综合利用及污染和环保的概念。
  6、了解在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7、以葡萄糖为例,了解糖类的基本组成和结构,主要性质和用途。
  8、了解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和结构,主要性质和用途。
  9、了解重要合成材料的主要品种的主要性质和用途。理解由单体进行加聚和缩聚合成树脂的简单原理。  10、通过上述各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掌握有机反应的主要类型。
  11、综合应用各类化合物的不同性质,进行区别、鉴定、分离、提纯或推导未知物的结构简式。组合多个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合成具有指定结构简式的产物。

  化学实验

  1、了解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
  2、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3、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仪器、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
  4、综合运用化学知识对常见的物质(包括气体物质、无机离子)进行分离、提纯和鉴别。
  5、掌握化学实验的记录方法和运用化学知识设计一些基本的实验。
  (1)根据实验现象,观察、记录、分析或处理数据,得出正确的结论。
  (2)根据实验试题要求,设计基本实验方案。
  (3)能绘制和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
  6、以上各部分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

  化学计算

  1、掌握有原子量、分子量以及确定分子式的计算。
  2、掌握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
  3、掌握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
  4、掌握有关物质溶解度的计算。
  5、掌握有关溶液浓度(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6、掌握有关溶液PH与氢离子浓度、氢氧根离子浓度的简单计算。
  7、掌握利用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8、以上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常见元素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实验等知识内容中,具有计算因素的各类问题的综合应用。

 

  摘自 教育部考试中心《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说明》

 



频道导航:新闻|教育|留学|人才|生活|图片|商店|绿网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及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 P.C. 100702
电话 Tel:+86-10-64032233    传真 Fax:+86-10-64033792
WebMaste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