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仁尚德泽后世,文脉沃土育魁星。北京市昌平区第二中学自1929年在长城脚下的孔庙旧址办学兴教以来,一直是昌平地区的文化、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中心。书香校园凝聚着进取拼搏、奋勇当先的品格,苍郁的古柏见证着代代二中人爱智乐知、厚生善育的追求。昌平二中继往开来,开拓创新,用执著与智慧实现学校的科学发展,始终坚持“仁德兴校”的教育信念,全面融合儒家经典文化与现代教育优势,充分发挥“以仁育人,彰显个性,和谐共进”的育人特色,不断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加速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已形成丰硕的教育成果。科学发展创京北历史名校,奋勇争先引领区域教育。

朝气蓬勃、和谐共进的昌平二中骨干教师团队。

昌平二中学子在科技创新大赛中屡获国家、市、区级奖项。

2010年4月18日,昌平二中管乐团和舞蹈队83名同学在北京市十三届中小学生艺术节中荣获北京市一等奖。

昌平二中体育健儿在国际比赛中获奖后,与国外运动队在领奖台上合影。
仁德文化 树人育才
只有一流的教育,才有一流的人才,才能建设一流的国家。教育的使命就是为国家社会、为未来培养和造就人才。昌平二中创设“仁德立校,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提出“为学生终身健康发展奠定基础,为教师可持续发展搭建平台”的指导思想。“培养爱生活、辨是非、明事理、重情义的现代中国人”的育人目标和“坚持‘力行近仁’的校风、‘乐研善育’的教风和‘勤思敏学’的学风”,是二中人的核心教育价值体系。吴宇校长指出,昌平二中围绕“仁”与“智”创办内涵性发展的教育。学校的一切活动都坚持以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建构发展,以“立仁德、传智慧”的责任与使命去传承、发扬光大,让拥有八十年光荣历史的老校处处充满文化氛围和时代精神。正是凭借不断创新、敢为人先的教育实践,抢占区域教育发展的至高点,用行动和成绩彰显实力。
昌平二中融汇八十年的教育、文化和历史积淀,于沉稳中透着睿智,在奋进创新中展现经典,激情勃发地彰显“师生共同发展”的人文精神。学校注重学生的成长过程和生命意义,追求师生的精神与理想的和谐发展,崇尚一切有关人文发展的价值与追求,塑造课程改革、师生人格以及教育发展的完美。对此,昌平二中校长吴宇有着深刻的理解,他说:“二中把‘师生共同成长’作为学校科学发展的永恒主题。切实树立‘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服务理念,将‘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最高价值目标,给予学生充分的关爱和尊重,培养学生自信、自强、自立的人格,培养学生终身发展的智慧与力量。”
现行的素质教育理念与两千年前至圣先师孔夫子提出的教育思想都是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吴校长认为“儒家思想的核心——‘五常’(仁、义、礼、智、信)历来被奉为传统美德。‘仁’在古代表示仁爱之心,而它又居于‘五常’之首,这足以说明‘仁’,不仅是最基本的德育目标,而且是最普遍的道德和行为标准。”吴校长依靠广大教职工办学,在继承二中优良传统的同时,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他从提升学校的办学理念着手,结合学校现状,展望未来的教育发展趋势,提出“构建平等和谐的育人环境,营造民主包容彰显个性的育人氛围,弘扬积极进取的团队精神;尽量照顾学生差异,尽力满足学生的不同爱好需求,用科学精神与校园文化滋养师生身心,提高全体师生的校园生活质量;引导学生养成终身受益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幸福快乐而又充满活力地自主健康成长”的办学理念。“大爱”和“感恩”是儒家道德观的行为体现,吴宇校长认为,作为教师具有良好师德的标准之一就是对学生有爱心,有仁慈之心。他提出教师育人之道“尊重平等对待学生,真情实意关爱学生,想方设法帮助学生,严格科学管理学生。”同时,他还提出学生成人之道“真诚积极地面对人生,勤奋刻苦地求取真知,心态平和地对待名利,有情有义地对待他人。”
昌平二中积极创设以“仁德文化”全面育人的环境,落实在常规、典型的教育活动中,进一步对师生进行文化熏陶,让儒家思想在潜移默化中滋润师生的精神世界。文庙大殿旧址上矗立的孔子像,“仁者爱人”的亘古誓言,熠熠放光的魁星榜,慷慨激昂、饱含赤子深情的《中华大地山水颂》和《中华五千年赋》,那些历代文人墨客倾情挥洒的千年芳华……都使抽象的思想象征演变成理念和动力,焕发出巨大的教育力量,让师生在日常学习生活过程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培养高尚的人格,让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融化到师生的行为上,落实到他们的为人处事中,从而达到塑造师生健康、积极向上的精神。吴校长创作的校歌:“长城下,文脉中,传承千年雅颂风。文武双修砺心志,丝竹伴我世纪行。学古柏,做梁栋,我们是时代的精英。”优美而意蕴深刻的歌词不但是昌平二中广大师生的精神追求,指明了学校教育的前进方向,更是寄语二中绚烂的未来。
学校2010年2月编辑出版《北京市昌平区第二中学实用管理规范》,突出体现“以仁育人,仁德兴校”的核心教育理念,创设结构合理、运转程序规范的现代化中学管理制度。从而形成富有特色的学校文化,最终实现“高品位的文化引领和精神追求”这一现代中学科学管理目标。
乐研善育 教师成长
教师成长是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所在。吴宇校长说:“教育的发展,首先就是教师的发展。只有实现教师的真正发展,才能推进学校教育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学校人力资源改革,主要目的就是集全校之力全方位地提升教师素质和品位。”
昌平二中逐步实现学校人力资源开发的战略规划,大力加快“1.2.1名师工程”(即用两到三年的时间,使学校特级教师达到10名左右,省市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达到20人左右,区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达到100人左右)建设,大量聘用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促进学校育人水平的快速提高。目前,二中有特级教师9人:郝润生(语文)、车树群(语文)、罗柳英(数学)、栾天元(英语)、赵兴泗(物理)、董广海(化学)、刘焕林(政治)、王伟(政治)、马思勇(体育);国家级优秀教师3人:杨立志(数学)、李耀东(化学)、葛国顺(生物);省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16人;区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84人。
在岗位中历练,在历练中实现专业成长。昌平二中注重为教师营造人文发展的空间,化管理为服务,建设一切为人才培养与教学服务的优化机制,简化管理层级,实现扁平化管理,将“三处一室”改为以“为师生发展和课程建设”为主旨的“四处两办”。增设内地新疆高中班办公室及人力与课程资源处,并将教育处、教务处、总务处分别更名为学生处、教学服务处、后勤服务处。其目的在于促进学校管理与教育理念更新,为师生共同和谐发展服务。
学校建立并大力推进人力资源培训制度。充分利用资源,规划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培训活动。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合作,积极开展科学、深入、丰富的校本培训。实施“专家治校”方略,整合“人力与课程资源处”和“学术委员会”,统领人才引进、教师培养与课程资源系统开发工作,采用“结、对、帮、带”、“请进走出”、“课题牵动”、“行动研究”、“案例引领”等有效措施,加快教师专业化发展。建立教师队伍培训长效机制,积极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先后与北师大实验中学、北京二中、北京八中、北京二十二中等市区名校开展交流,并从学校、昌平区、北京市三个层面为青年教师拜师,加速青年教师成才。
目前,学校各教研组彰显优势,政治教研组长、特级教师刘焕林专业扎实,师德高尚,善于从教研组活动入手,创新“听评课”的教研特色,有效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在全区质量检测中,二中各年级政治课教学成绩均在全区名列前茅。北京市级骨干教师孙爱荣带领化学组,在学校和谐发展的大环境中练内功、塑实力,打造一支朝气蓬勃、友爱合作的团队。该组利用名师效应实行“导师制”,注重对青年教师进行“导师”固定的帮扶,定期指导;通过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过关课、大赛获奖教师展示课等多种形式,将“传、帮、带”工作落到实处。连续三年被评为昌平区先进教研组,成为昌平区明星教研组。物理教研组长刘德顺老师凭借丰富的管理经验和教学经验,用人文和亲情营造出物理组和谐友爱、拼搏向上的团队氛围。他们坚持勤奋、深入地钻研教学,认真贯彻“创设健康课堂”、“深入发掘学情”、“精细化发展教学”、“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教学宗旨,取得优异成绩。特级教师赵兴泗、青年教师王丽娟、周彤等深受广大同学喜爱。高三语文组一直秉持“对学生的学业水平不断提高负责、对家长的信任负责、对学校的育人质量不断提高负责”的工作原则,把“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作为工作重点,创新“一对一”的辅导方法。在奋勇争先、业绩突出的学科组长田俊欣老师带领下,既关注教学成绩,更注重学生的健康成长……用实际行动弘扬二中人无私奉献、争创一流的风范。
二中人利用校本教研这个有效平台,充分发挥名师带动效应,加快中青年教师的成长。全国优秀教师、特级教师马思勇在二中教学一线已经工作了三十多年。从1989年学校开始创办体育特长班,马老师就耕耘在这方沃土,培养中学生田径运动人才。学校给他搭设展示才能的发展平台,马老师不负众望,所带的运动员在法国、葡萄牙、俄罗斯等国际中学生运动会上屡次摘金夺银,成为国家级名师。此外,以齐红梅、王熙秋、张冰、袁晓珊、葛纪宁、高行弛、刘秀茨、翟春萍、郑丽、杨海艳、段学丽、邵旭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中青年教师在科学发展和校本教研的氛围中快速成长起来,成为学校和谐团队建设的明星教师。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昌平二中教师团队精诚团结、勤奋拼搏,不断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效应的成功发展。
勤思敏学 学生成才
昌平二中现为北京市示范性普通高中,先后获得全国传统文化特色学校、全国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学校、北京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北京市科技教育示范校等殊荣。二中有两个校区——政府街校区与回龙观校区。如果说政府街校区像书院,处处体现书香气息和人文风采,那么回龙观校区就是一个都市花园,呈现的都是进取与欢乐。徜徉在二中校园,心中充满一种真挚的感动。不仅因为校园环境优美,教学设施齐备,信息技术先进,图书馆藏书丰富,多功能厅气势恢宏,塑胶运动场标准一流,室内体育馆豪迈大气;更因为二中处处皆文化,处处皆教育,在这里,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每一个角落都在育人。校园里成长着一个个绿色的希望,生态的希望——二中的学子在充满仁德、关爱、智慧、尊重与和谐的乐园里,他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充满理想和激情中积累学识,增长智慧,锻炼健康的体魄,塑造美好的心灵,用智慧、仁爱和快乐谱写出一首首美好年华的生命序曲。
学校的使命就是努力帮助每一个学生找到他们的成才道路,特色是学校发展的生命力。二中执著追求“全面发展,学有所长”的办学特色,在全面实施国家课程标准,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基础上,积极构建多样化、开放性学校特色课程体系,将大众教育与英才教育相结合,在普遍施教的前提下,承认个性差异,尊重特长与爱好,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吴宇校长强调“校本课程的开发理念与学校办学思想的和谐统一,将传统的艺术、体育、科技等特色教育活动课程化,进一步提升学校特色教育质量,并依托校本课程开发,为学生提供丰富、可选择、个性化课程资源,为学生在学校中的个性化学习和发展提供平台。”学校制定《昌平二中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形成特长培养与全面发展相结合、普及与提高兼顾的校本课程管理体系。目前,学校已出版多部校本教材,并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成果。
学校艺术特色校本课程主要由学校的艺术团具体实施。学校艺术团包括:民乐团、舞蹈团、管乐团、合唱团和春晖戏剧社等艺术团体。这些艺术团队不但经常获得北京市级竞赛一等奖,还多次与欧美和东南亚国家的学生团体进行各种文化艺术交流,并曾数次在北京音乐厅、北京金帆音乐厅成功举办专场音乐会,受到社会各界广泛赞誉。
学校体育特色校本课程主要由学校运动队具体实施。学校运动队先后有九人次在世界级中学生运动会、十八人次在国家级中学生运动会上获得冠军,在市级中学生运动会中获金牌110块。学校传统的体育特色校本课程不但培养了具有运动专长的学生,还依托校本课程的开发,向学生普及体育特色教育,先后开设健美操、足球、跆拳道等多门体育类课程,有益学生的身心健康。学校的健美操队曾获得全国百万人健美操大赛中一等奖。
学校文化特色校本课程主要开设丰富多彩的各类校本研究课。如:“经典导读”、“唐宋诗词鉴赏”、“三字经中的文化”等课程;在开阔学生视野方面,开设“国际关系”、“百年战争”、“西方民俗文化知识选讲”等课程;在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艺术潜质方面,开设“名曲欣赏”、“中国古代服饰”、“名家美术作品鉴赏”等课程;在培养科学素养方面,开设“趣味数学”、“生活中的化学”、“现代生物技术”等课程;在发展学生技能技巧方面,开设“机器人设计与制作”、“素描基础训练”、“网页制作”、“花卉栽培技术”等课程。丰富多彩的课程满足了不同学生个性成长的需求。仅以2009学年为例,二中学生参与各种科技竞赛活动,获得国家级、市级奖项192人(次)。
学校为了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还开设一系列德育校本课程,如二年级的“善交友、耐压力,做高尚的人”,初三年级的“立志向、勇担当,做卓越的人”,内地新疆高中预科班的关注成长,高一年级的“感恩教育”,高三年级的“成人教育”等,还实施“全员参与、面向全体、全方位育人、全程管理、全面发展”的(初、高中)三年全员德育“导师制”。“特色教育”实施教练从特长生的招生选材和训练、思想品质和学习、训练成绩等全程的成长教育管理,指导并确保学生顺利升入大学本科院校的“教练员负责制”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育举措。积极为学生提供与其学习与发展潜力相适应的教育,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发展力和竞争力。
维族学生司马义·买卖提是一名从新疆来的学生,在学校的特色发展的氛围里受到启迪,对课余科技小组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辅导老师经常利用周末对他进行耐心、全面地精心辅导,他的科技发明和设计多次获得国家级、北京市级奖项。从私立学校转入二中的徐浩文同学,刚开始一度很不适应,曾产生过严重的心理焦虑。学校发动年级组所有教师做他的思想工作,在学习、生活上热情关爱、帮助他,使他树立信心,在学校的大家庭中快乐的生活。老师们了解到他爱好摄影,就专门为他举办“个人摄影展”。精诚所至,金石为开。2009年徐浩文以优异的学习成绩被美国爱荷华大学提前录取。
学校的特色教育已实现内涵性的科学发展,由“竞赛型”向“育人型”转变,培养了一大批全面发展、个性鲜明的优秀毕业生。在学校的魁星榜上,不仅有区高考的文理状元,北京市金帆、银帆奖获得者,北京市“希望之星”,也有运动健将和国家一级运动员,世界中学生运动会金牌、银牌获得者。据了解,近年来昌平二中体育类特长生的高考升学率连年都达到百分之百,共有130名优秀体育特长生考入北大、清华等名校;艺术类、科技类特长生中重点大学录取率达到82%,春晖剧社近三年培养的表演类特长生全部被相关专业院校录取。昌平二中是青少年成长的乐园,学子们在个性化、人文化的校园里执着追求,焕发着创新的生命活力。
昌平二中以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与不断创新的实际行动,科学发展仁德文化,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增添自身的人文魅力,赢得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在这里,教师众志成城,拼搏进取,屡创佳绩;学生感悟仁德,积累知识,学会创造,实践成功;肩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责任……师生的生命、成长与发展已被共同赋予更加丰富的内涵和价值,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学校理想的追求汇聚成薪火相传的学校文化,成为代代二中人的骄傲、动力和追求!
我们坚信:京北历史名校昌平二中“科学发展仁德文化,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在“高品位的育人环境,城区名校的育人水平,家长满意的育人质量,精细化的科学管理”的发展进程中“仁德立校,特色兴校”,将一路凯歌,再创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