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当前位置:首页-->> 文化周刊

在生离死别中感受生的重量

杨禹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10-04-13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波兰总统座机失事的消息传来时,我正跟一群人讨论着上海世博会已掀起的半扇盖头,先睹为快的人们兴奋地诉说着场馆内的神奇。据说世博会上有能自己炒菜的机器人,以及没有方向盘的汽车,还有无数让我们想象不到的、将为人类锦上添花的新玩意儿。我倒想,在把这些超现实主义的机械装置做出来之前,能不能先集中全人类的智慧,发明一批永远不会掉下来的飞机?一片永远不会干涸的稻田?一口永远不担心透水或瓦斯爆炸的矿井?一座无论装进多少汽车都依然畅通无阻的城市?

    2010年俄罗斯西部仍寒冷萧瑟的暮春,本将上演一个伟大的时刻。俄波两国历经70年曲折,终于可以携手面对一段惨痛的历史。在这里作出的每一个表态,都可能是历史性的。命运多舛的波兰民族,也许是太想把这70年磨砺得来的纪念,告诉卡廷森林里的两万多亡灵了,于是,他们最信任的总统,卡钦斯基,直接来到天堂,会晤那些憋屈了70年的同胞。

    面目和蔼的信使先生,和他的同行者,也留在天堂了。那里没有会掉下来的飞机。

    这几个月,北京城里的国家大剧院、中山音乐堂、三里屯若干小资酒吧,轮番上演着肖邦的钢琴曲。200岁的肖邦,用他毕生的乐谱,为祖国书写着另一品种的国歌。他的音乐,总是在浪漫中包含忧郁,在忧郁中展示坚强。这就是他的祖国。倘若被击倒后不再站起,也就没有再一次被击倒的历练。心理学家说,波兰的气候阴郁多变,所以波兰民族以忧郁为本色。历史学家说,波兰夹在欧洲强国的夹缝中,所以它承受的苦难往往是双重的、多重的。经济学家说,波兰资源不多、市场不大,为小善行,享大富不易。

    其实,只有音乐家,只有肖邦,能讲述最真实的波兰,那个美丽、忧郁和坚强的波兰。卡钦斯基也是肖邦的乐迷。他现在也许已坐在200岁的肖邦的琴凳边了。

    一个国家或民族,不一定都拥有永生的政治家,却可以拥有永生的音乐家。生命可以用这种方式延续,但这并不意味着生命可以轻易地失去。卡钦斯基和他的95位同行者如是,王家岭井下逝去的工人亦如是。当115位工人兄弟被一个个抬出井口的时候,转播这一场面的央视新闻频道,创下了自去年夏天改版以来的最高收视率。

    生命是最宝贵的——所有人都知道这个道理。不,似乎并不是“所有人”。

    最好的救援,就是尽量避免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对于王家岭透水事故的调查和问责,因为事故致死人数已经超过了30人,所以,相信会在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按照制度规定,有序地展开。坦率地说,我国安全生产的制度建设,近年来取得了较为明显的进展。但是,所有写在纸面上的制度,都最终要靠人来落实。如果生产一线的安全责任人不能对瞬息万变的生产环境异动作出准确、及时、坚决的判断,如果生产企业的经营者为了赶工期、多赢利而忽视或放任事故信号的出现,那么再好、再完备的制度,也会大打折扣,并最终酿成以生命为代价的悲剧。

    真希望世博会更多地是在展示生命的力量,而不仅仅是技术的力量。如果是后者,那么浩大的世博园,不过是个放大了的北京科技馆。在世博的气息已可隐约嗅到的时候,更改展馆内容的任何建议,都是不现实的胡扯了。但涌向展馆的每天几十万人,如何度过在世博园里的这一天,还是来得及改变面貌的。我们不要只在世博会的展馆里讴歌人的尊严及美好生活,而在进出世博园的交通线上,在安检通道上,在为几十万人提供吃喝拉撒的设施间,提供被打了折扣的尊严与美好。

    听很多人说过,日本爱知世博会时,曾经创下过进一个场馆排队7小时的盛况。用来说明世博会有多吸引人,这个数据是有力的。用来说明生活有多美好,这个数据是恐怖的。相信我们上海的东道主,正在调动足够的智慧和能力,来体现城市让生活多美好、世博让上海多美好,而不想在这个排队纪录上,与日本爱知人民一争高下。

    80后小伙子韩寒,现在越来越一争高下了。他刚刚在雨中的一场全国汽车拉力赛里,又跑了个第一。围绕他的争论最近又多了起来,原因是他被《时代》杂志列为2010年“全球最具影响力”的200个候选人之一。韩寒“被争论”已经很寻常了。这次的争论,其实争的是两件事:一是为什么要由《时代》来选拔定夺?二是:为什么是韩寒?

    对第一个问题,没必要展开讨论。倒是韩寒为什么在今天的中国公众里有一定的话语影响力,值得小议。显然,韩寒的影响力,不是源于畅销书作家或赛车手的身份。当年他谢绝了高考,这是对常规的一击。如今他以新锐的表达,却在锋芒下传递本色很主流的价值观,则是向我们对80后们的习惯判断的又一击。

    这两击都挺好,都告诉我们生命的质量何其重要。我们有时候面对的是生与死,在生离死别中折腾心情。我们更多的时候面对的是活得如何,在一样的活着中,活出两重天。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