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当前位置:首页-->> 旅游周刊

化解部门利益才能“解放”景区

鄢光哲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11-06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最近,北京交通大学旅游管理系主任王衍用教授做了一个课题,解析了武当山的旅游发展模式。对这个中国首个“旅游经济特区”的解读,王教授的结论之一是:没了部门的争权夺利,也就没了保护和开发的矛盾,旅游也发展了,文物也保护了。

    提起武当山,不说尽人皆知也是家喻户晓了。可是这个在1994年就与曲阜孔庙孔林孔府、拉萨布达拉宫、承德避暑山庄等一起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武当山,在旅游发展上一直很“低调”。

    最著名的事件是,2003年1月,在一场举世震惊的大火中,武当山遇真宫荷叶殿化成了一片废墟。火灾是由于租住遇真宫的一家私立武术学校用电不当造成的。一所武术学校居然租住在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古建筑群重要宫庙之一的遇真宫当中,这不仅在当时,就是现在说出来也是没人能够理解的。

    实际上,从上世纪80年代初到2003年的20多年中,武当山旅游经济的发展状况与武当山所具有的品牌价值相差甚远,景区最好年份旅游人数仅20余万人,财政收入仅2000余万元,“守着金山讨饭吃”是当时武当山旅游业发展情况的真实写照。

    1997年7月,武当山风景区管理局(镇)与省级武当山旅游经济开发区合并成为湖北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实行三块牌子,一套班子,即:湖北省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湖北省武当山风景管理局、湖北省武当山旅游局,仍为正县级机构,由丹江口市代管。这样,就出现了一个世界级风景名胜区却按乡、镇级政府职能模式和工作方式管理的局面。“管景区的管不了景点,管建设的管不了规划,管山的管不了林,管庙的管不了人”,这就是武当山管理当时面对的尴尬和困境。

    2003年的一把火,使湖北省委省政府下决心,实现了主权不变、治权独立、事权下放的管理体制,使武当山实现了从山区小镇到真正旅游经济特区的历史性跨越。赋予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独立行使县一级政府的管理职能和权限,实行封闭管理。从此之后武当山旅游经济开始大幅度提升。

    城区和景区都是“自己的地盘”之后,景区内就自觉做“减法”,宾馆、饭店、商铺等各种服务设施自然不需要设在景区里,在城区内相应规划就可以了。景区里这些设施一拆,自然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好景区生态环境,爱护文物,保持建筑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武当山,一个世界级旅游品牌的发展与否,只是在于能否打破部门利益和地方保护主义。

    当前,不少地方行政机构运行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部门利益化。部门作为利益主体出现,争取更大的权力,创造更多的供本部门享有的利益。政府部门在行政管理中不仅是一个行政主体,而且还以独立的经济利益主体的身份出现。另外,作为部门利益化的结果,形成利益部门化的格局,也是部门利益的又一表现形式。这种现状在不少地方的旅游景区中很常见。

    中国文化遗产管理和景区开发面临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是保护与开发的矛盾。这个矛盾一直是旅游景区和旅游目的地当中的一个制约因素,非常难解决。究其原因,就是在旅游管理中条块分割,多头管理掣肘,利益争夺激烈,体制协调失调。

    一个事情的管理权力界限不清,多个政府职能部门都能“插上一脚”,而且还有理有据。出于部门利益的考虑和权衡,不同的部门都形成了管理旅游景区的冲动,希望能在其中“分一杯羹”。这种权力的交叉和重叠,必然导致办事效率低下,手续繁杂,管理不力。

    权力冲突和叠加的恶果是,一些地方不同的管理部门分头占有国有文物资源、风景自然资源、国家土地资源等具有稀缺性和垄断性的资源,结果资源利益争夺激烈,形成小集团。

    国内成功的景区,大多是在破解了部门利益和地方保护主义后发展起来的。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