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当前位置:首页-->> 综合新闻·教育科学

大学生创新“重理工轻人文”

实习生 祁钰 本报记者 周凯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6-10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日前,首届“上海大学生创新活动论坛”展出了“上海市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实施两年的成果,170个优秀项目在同济大学集中展示,并由大学生票选出“我印象最深的上海十佳大学生创新活动项目”。

    据悉,创新计划自2007年由上海市教委启动实施,共吸引了17所高校7191名本科学生参与,1971个项目分别获得1万元资助,项目覆盖了理、工、文、管等11个学科门类,其中158项为交叉学科项目。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的顾祥林教授介绍,此次大学生的创新活动选题来源于生活,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广泛的应用背景,反映了大学生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同时也具备很好的科学素养和研究水平。

    不过,创新计划的专家组成员也关注到大学生创新活动呈现出的不足:部分项目题目太大,本科生在做科学研究的时候缺少定量化和规范化。顾祥林认为,这些不足通过锻炼都能改进。

    记者注意到,此次创新活动项目“重理工轻人文社科”的特点显著。工科类项目共997项,占项目总数的47.91%,理学类占9.03%,医学类占11.29%;而文学、史学、哲学、法学、教育学五大类项目仅占11.77%。顾祥林提出,如何引导人文和社科类专业进行创新活动和此类项目成果的评价机制是该计划要关注的问题。

    专家组建议,本科阶段的创新活动应该以激发学生创新兴趣为主,不能简单地把教授科研项目的一部分划给学生去做。学生应该自己去发现问题,教授指导如何解决问题。大学生进行创新研究既要注重学科交叉,又要充分利用所在学科的背景。此外要注重过程,淡化结果。

    顾祥林认为,创新理想、正确的思维模式和勤奋实践是大学生进行创新的必要基础,此外,表达能力也是必备素质,“用最简明的表达让同行了解你的创新成果,这对创新成果的推广非常重要,创新活动对教授和学生两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顾祥林告诉大学生:“不要惧怕失败,不断地纠错、改错的锻炼过程才能接近真理,100次失败后达到1次成功,这是很伟大的。”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