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5月19日,对于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来说,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日子。在当天举行的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建设有特色高水平IT应用型大学汇报会上,辽宁省教育厅领导宣读了国家教育部关于批准“东北大学东软信息学院”转设为“大连东软信息学院”的文件,这标志着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正式成为教育部首批批准的由独立学院转设为普通高等学校的民办大学。
经过八年的探索实践,如凤凰涅,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正迈向新的发展征程。
“惜别”东北大学,走上“独立之路”
参加大连东软信息学院的汇报会,东北大学校长赫冀成的心情有点复杂。在亲手为“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揭牌之前,赫冀成校长最后一次代表“东北大学东软信息学院”讲了一段话。
他说,转设前的东北大学东软信息学院作为东北大学谋求高等教育改革与创新、构建IT人才培养新模式、打造人才生态价值链的有力举措,作为东北大学教育体制改革、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研究的试验田,为辽宁省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梯队层次的人才保证。这次转设,是东北大学按照国务院26号令《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规范管理独立学院的体现。
在赫冀成校长的眼里,“东北大学东软信息学院”成功转设为“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是东北大学创新高等教育的卓越成果,更是东北大学的荣誉和骄傲,他把这次“转设”比喻为“孩子长大了,独立了,就像长大的女儿要出嫁,心情既高兴又复杂。”他表示,东北大学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大连东软信息学院的发展。
从20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东北大学孕育了中国优秀的IT解决方案与服务提供商—东软集团。八年前,在东北大学的积极支持和指导下,由东软集团和亿达集团共同投资创办的大连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在大连软件园这片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土地上拔地而起。学院当年投入建设,第二年就开始面向社会招生。
从一片荒芜的土地到一个现代化的大学校园,学院的发展得益于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关怀和支持。时任大连市委书记薄熙来在学院建校之初时说:“我们不仅要生产软件,而且要生产软件人才”。
学院的发展得益于举办者的持续投入。东软集团和大连软件园斥巨资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了占地面积58.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0.3万平方米的数字化校园,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优越的硬件环境与保障。目前各类全日制在校生近13000人。
学院的发展得益于东北大学长期以来的大力扶持、规范管理和悉心指导。赫冀成校长在学院创建之初就明确指出,“要充分利用东北大学的优质教育资源,发挥东软集团的IT产业优势,把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建设成为高等教育改革与创新的试验田。”
依托自身八十余年品牌优势、计算机学科优势,东北大学鼓励学院先后开展了网络教育、高职教育和研究生培养。为进一步提高生源质量,规模化培养本科层次IT应用型人才,2004年,东北大学又全力支持创办了独立学院——东北大学东软信息学院。
2006年,东北大学领导高瞻远瞩,洞察高等教育未来发展趋势,着眼于国家IT人才培养和高等教育发展全局,适时作出决策,决定全力支持学院转设。在放飞高科技产业,造就了中国优秀的软件企业——东软集团之后,东北大学又放飞IT教育,造就了一所全新的独立设置的民办普通高校——大连东软信息学院。
八年来,学院的办学层次由最初的研修学院,已经发展到目前的集高职、本科、研究生、留学生、成人学历教育及自考等多层次办学体系协调发展的普通本科院校。
创办八年来,学院始终坚持“教育创造学生价值”的办学理念,以培养“实用化、国际化、个性化”的IT人才为办学目标,全面提升学生职业竞争力,构建产学研互动生态链,实现IT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学院始终用发展的眼光制定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模式,与时俱进,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的IT应用型大学之路。
在教育部批准学院转设后,学院明确提出了办学目标:建设有特色高水平的IT应用型大学。
“二本”是这样“炼”成的
5月19日上午,大连市委书记夏德仁走进了汇报会的会场。他还清楚地记得,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是大连软件园奠基时第一个开工的项目,当时软件园开工是以学院的开工作为标志的,这表明了大连在IT产业发展方面人才先行的态度。
如今,作为全国服务外包基地示范城市,大连以建设全球软件与服务外包新领军城市为发展目标,目前已经建立起了一个快速发展的软件产业,这一产业已经成为大连的新的支柱型产业,成为大连在国内外比较有影响力的一张新的名片。夏德仁说,大连东软信息学院致力于教育理念和方式的创新,以培养国际化、实用化人才目标,将最新的IT技术应用到系统各行业中,走出了一条具有东软特色的软件人才培养新路,为大连软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大批中坚人才,也为大连软件产业快速发展所形成的巨大压力起到了缓压的作用,缓解了大连软件人才的供需矛盾,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成为全国首批独立学院转设为普通高等院校的4所高校之一,根据现在的发展势头我们相信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必将成为国家发展软件产业最强大的人才支撑之一。
学院以转设为契机又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高度,转设后学院将更好地为大连软件产业和社会经济服务。学院的发展凸显了一所大学和一个城市的生态互动关系。
为什么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八年间可以实现这样的超越?产学合作是学院得以持续快速发展的源动力。这所产业背景的大学,正是因为在办学的各个环节都融合了企业的需求和资源,才焕发出了如此生机和活力。国内外知名IT企业的鼎力相助,牵手英特尔、IBM、惠普、戴尔、东芝、甲骨文、联想……,校企共建实验室,共同开发课程,共同建设师资,共同培养产业亟需的IT人才,这从根本上来说是校企双赢。
作为一所民办高校,在辽宁省教育厅的指导下,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借鉴东北大学的管理经验,参考国外工程应用型私立大学的办学经验,利用数字化校园的信息系统优势,积极探索并形成了“专业化办学、科学化管理、社会化后勤”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教育创造学生价值”是学院的办学理念,强调“知识的运用比知识的拥有更重要”,这是学校对教育的一种认知。如何紧跟时代的发展,让学生获得职业竞争能力,在毕业后能够创造社会的价值,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注重培养学生的就是适应岗位的实战能力。紧跟产业和技术发展,注重校企合作,建设双师型”的师资队伍、强化实践实训,注重外语应用能力培养,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和职业生涯规划,学院特色发展之路引来越来越多的关注。
2005年,学院《创新型IT职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项目获得国家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辽宁省特等奖,是所有获奖院校中唯一的民办高校。这是对学院创新型IT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的最大肯定。
截至目前,学院全日制在校本专科学生达到近13000名,与东北大学联合培养的在校研究生达到155人,在校长短期留学生300余人,教职员工600余名。八年来,学院已累计向社会输送毕业生1.5万余人,历年就业率均保持在90%以上,众多毕业生进入知名IT企业工作,部分毕业生还自主创立了10余家实体公司。此外,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学子在国内外各类比赛中屡获大奖。八年来,学院在投资体制、运营机制和管理模式上不断开拓创新,实现了校企合作与产学互动的有机结合,目前在学院所在的大连软件园已经聚集了300余家国内国际IT企业,学院也成为大连市“国家软件产业基地”、“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面向未来的“第二次创业”
与东北大学赫冀成校长同样感到心情复杂的,还有一位——大连东软信息学院院长温涛,汇报会前面对记者提问的时候,温涛说:“这几天我们见到赫校长的时候,实际上心情是很复杂的,我觉得我们离开东北大学是依依不舍的。”但他又强调:“产业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使命把我们推到了我必须面对独立转设后的挑战和机遇并存的新征程,我们对未来仍然充满信心,我们有决心也有信心把独立转设以后的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在一段时间内建设成为有特色高水平的IT应用型大学,为产业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多培养适合产业发展的人才。”
温涛这样表述转设后大连东软信息学院的办学定位:在办学层次上,以本科为主,特色高职、留学生、继续教育协调发展;在学科上,以工学为主,管理学、文学等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在服务面向上,学院将立足东北、面向全国,服务于IT产业及相关行业;在培养目标上,学院以培养紧缺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实用化、国际化、个性化”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在发展目标上,用5-10年左右时间建成国内较高水平的知名IT应用型大学;用10-20年左右时间,办成国内高水平一流IT应用型大学。
专业建设是高校内涵发展的核心所在,学院将紧跟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以有特色的重点专业建设带动其它专业建设,以课程建设为核心,以核心课程建设为重点,以专业核心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深入实施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使学生所学即所用、所用即所学,进一步提高IT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学院一向重视学生的实践和实训,温涛说,学院要面向产业应用,进一步完善以应用型为特征的理论教学体系和以专业核心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开展进阶式实践实训教学,将学生实践实训课程分为概念实习、技能实习和综合项目实习三个阶段,在全院各个专业大面积实施“3+1”、“2+1”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同时,要坚持课程实践与项目的综合实践相结合,发挥学院数字化校园优势,提高学生自主实践创新的能力。要通过校企互动,共同开发教育教学管理系统、课程体系和实训案例,建设实训环境,搭建学校与企业教学资源的共享平台,建立开放式实训基地,建设面向应用的教育资源体系。
服务外包产业需要从业人员具备很强的国际沟通能力,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将继续开放办学,培养国际化人才。
东软集团董事长兼CEO刘积仁博士表示,近年来,在国家的重视和大力推动下,我国的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得到迅速发展,而中国能否从全球的制造中心向服务大国跨越的关键在于人才。面对全球软件和服务外包业务向中国进行大规模转移的历史机遇,中国需要大规模高素质的软件和服务外包人才,而高等教育是培育软件和服务外包人才的主要途径,我们只有通过创新培养模式,才能培养和造就更多符合市场需要的IT应用型人才。
刘积仁说,我们都兴奋地看到中国IT产业的蓬勃崛起,我们更欣慰于IT教育正在产业的期冀下快速成长,一个和谐的人才生态链需要我们的大学积极地与产业互动,需要我们的大学能够源源不断输送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IT人才。东软集团作为中国领先的IT解决方案和服务提供商,创办IT教育、培养IT人才是东软为发展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而进行的一项战略投资。我们将紧紧围绕“教育创造学生价值”的教学思想,坚持走特色化办学之路,紧紧围绕产学一体化的发展模式,架设人才培养与产业应用的桥梁,使得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成为与产业无缝链接的大学,成为受国内外企业欢迎和有价值的大学,同时成为向中国乃至全球软件和服务外包业输送大规模、高水平应用型IT人才的大学。
(乔建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