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体育 2001年1月2日   星期   
2000我们一起走过

 

  52期报纸出版,初生的《青年体育》在新世纪的曙光中迎来了新的一年。我们始终坚信,这个专业体育报纸中的小弟弟必然拥有顽强的生命力,必将在未来发展壮大,成为一流的全国性专业报纸。

  回首一年来《青年体育》走过的路,正是一条在广大读者朋友大力支持与鞭策扶持下的成长之路。作为一张走向市场、自负盈亏的报纸,我们只能把读者的认可程度作为检验自己工作的首要指标。每一次改版,每一次变更,都是参考了大量读者来信及电子邮件的意见、尤其是批评意见完成的。我们当然需要也欢迎这种意见与建议在新世纪里能够起到更大的作用,作为读者,你不是在对别人的报纸、对“他们”说话,而是对自己的报纸、对“我们”说话。

  在此时刻,我们回顾我们,我们检讨我们。

  ———本报编辑部

  3月 本报创刊

  在此之前,北京地区已经有了好几张专业体育(足球)类报纸,各有固定的发行渠道、网络和读者群,市场是固定的,只有一亩三分大,但是我们的工作就是要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站稳脚跟并得到读者的认可。经过半年左右的努力,到欧锦赛之前,编辑部主要做的是积累与酝酿的工作,磨合运作。

  不足之处:由于人力及经验的不足,报纸的市场占有率在此期间始终没能达到预期目的。

  6月 欧锦赛特刊

  自6月10日开始的欧洲足球锦标赛是《青年体育》创刊以来的第一场攻坚战。欧洲,16强群雄并起,冠军虽只有一个,但球场外没有输家。北京,各报竟相比拼,花样迭出,我们在正常的出版周期之外增加了6期特刊,进行了全方位的成功报道,受到了读者的热烈好评,反响强烈,打了一个大胜仗。

  欧锦赛期间,《青年体育》特派记者严涛、季元宏赴欧洲赛场,在球场内外笔耕不缀,发回了大量精彩报道及靓丽图片。后方编辑记者紧密配合,群策群力,保证了出版周期,使报纸在报道形式与内容方面都有了长足进步,上了一个新台阶。

  不足之处:由于欧洲电缆制式及上网方式的差异,赛事初期未能及时发回记者现场拍摄的大量精彩图片,非常遗憾。

  9月 奥运会特刊

  自9月15日开始的悉尼奥运盛会,是今年体育报道的重中之重,《青年体育》与《中国青年报》组成了阵容强大的联合报道组,由著名记者毕熙东领衔出征,自悉尼、墨尔本、堪培拉发回了大量现场报道及有关赛事进程的深度分析、人物专访等,观点鲜明,自成一家,在北京众多传媒中独树一帜,得到了读者的认同与赞赏,发行量节节攀升。

  奥运会结束后,我们又作了颇见功力的两期追踪及后续报道,本报记者卢学周采写的《垒球,别为我哭泣》一文,还荣获好新闻评选二等奖,受到了表彰。

  不足之处:由于签证原因,报道组未能全部按期抵达,开幕式上,只有老毕一个光杆司令在孤军奋战(幸亏他勤奋),而其他记者尚在大使馆里排队,干着急使不上劲,这是个教训。

 

 

频道导航:新闻|教育|人才|网络|军事|生活|娱乐|服务|绿网
声明:本网站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与镜像
中青在线及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 P.C. 100702
电话 Tel:+86-10-64032233    传真 Fax:+86-10-64033792
WebMaster E-mail